江门(仓东)遗产保育与社区发展专项基金
2023-08-23

车驶出高速,拐进愈发宁静茂盛的道路,经过一片片田野和村庄,曾享誉世界的仓东村带着古朴淡雅的气质,安静地坐落在不远处。再经过几亩农田和几面水塘,我们停在一株古榕树旁,借着绿荫抬头,历经了近700年废盛兴衰的仓东村赫然眼前,如同一张遗失已久的旧照片,从被遗忘的角落飘出。迎面走来的,是设立在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的“江门遗产保育与社区发展专项基金”的发起人之一沈益民老师。我们相约在仓东村,一同学习与探讨文化遗产保育工作与仓东社区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2310929352.jpg

 

仓东村位于广东省南部的开平市,是著名的侨乡。从元朝开始,谢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700余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漂泊海外闯荡的华侨衣锦还乡,建设起一幢幢融合了中西风格的民居、碉楼和祠堂。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村民出国与家人团聚,部分外迁到开平市区或国内其他城市。仓东村的人口逐渐减少,老龄化日益严重,诸多房屋闲置甚至倒塌,变得凋敝……可以说,仓东村是一座记录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

 2010年,仓东村自发捐款修建祠堂,海外后裔谢天佑先生非常关心祠堂修复工作,主动出资寻求专业修复。谢天佑先生与几位村中长者,找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谭金花教授,邀请她担任技术指导,开展仓东村祠堂修复工作。2013年,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谭金花教授发起“仓东计划”,开始了仓东村文化遗产保育与活化的历程。由此,谭金花教授与仓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与谭金花教授一起驻扎在仓东村的,便是她的先生沈益民老师。二人同为开平人,深受仓东村独特的建筑魅力、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吸引。

微信图片_202112310929355.jpg

 

本着将建筑保护、社区营造和文化传承融为一体,并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综合性遗产保育理念,谭金花教授和沈益民老师辛勤耕耘着仓东村的保护与活化工作,以实现仓东村遗产的保育和可持续发展。十余年来,这些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谈及建筑修复,谭老师与沈老师都表示:”把旧变新是破坏“,修复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旧建筑变新,而要秉承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注重村落及住宅的建造传统、风水信仰和生活方式,通过重现建筑原有的风格,反映旧时中西融合的时代潮流和审美情趣。在沈老师的导赏下,我们看到,被修复过后的公祠在变得更加牢固的同时,也保留了古朴自然的时间感;在将民居改造成供给访客居住的民宿时,房屋原有的结构、布局甚至神龛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也被鼓励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手艺潜能,共同自觉地保育和当地的建筑,保存和复兴本土文化。谭老师分享道:”村民们的参与度很高,主人翁精神很强,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一起共议,鼓励他们发声……“”仓东计划“从建筑入手,但不止于建筑。村民们既可以是工匠,参与建筑修复的工作,也可以是厨师,负责长者饭堂的餐饮,还可以是艺术家,向前来参访游学的团队展示仓东村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舞狮、弹唱民谣、农耕……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真实地呈现出来。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使传统的生活习俗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使社区更具活力。

微信图片_20220507091706.jpg


谈起一路走来的体会,沈老师说:”现在的自己和当初有很大的区别,以前从事文化遗产保育工作,是因为对乡村的喜爱,觉得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将乡村)和社会对接,但是如何对接,其意义有多大,这方面我以前没想那么多。后来才慢慢感觉到意义很大,逐渐知道,文化遗产保育和共享社区工作能解决传承和归属感的问题。就仓东村的文化遗产来说,它能够反映中国是如何融入世界的,是什么时候融入的,谁产生了作用,融入世界之后产生的影响,当时遇到的问题……还能反映它与之后的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的社会、解放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及中国融入国际的进程的关系,以及它未来会如何发展。虽然身处一个小微社区,但是感知着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脉络,这是我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

 

”仓东计划“于201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又于2017年被列入我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仓东村因此成了侨乡文化的交流平台,本土性与国际化在这里交融相汇,国内外的学术活动 、参访研学等文化活动相继在这里举行,一时间仓东计划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包括一些商业机会。 

谈起与商业部门的合作经历,谭老师与沈老师都表示,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前提是一定要注重对建筑遗产和非物质的、生活化的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尊重当地的人和当的地文化。在仓东村开展文化遗产保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商业的强势进入很有可能破坏了社区原有的生活气息,失却本土性,但文化遗产保育并非就是利用文化遗产来创造经济利益,放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来看,产业振兴也并非实现城乡融合或者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标准。沈老师说:”在仓东村,我们并不想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经济重要,那也是由于社区发展和项目运作的需要。发展的方向非常重要,文化遗产保育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要回到过去,而在于我们在了解过去的前提下,如何把握现在和未来……在仓东村,要纯粹,要有定力!“二位老师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能够找到社会各界理念相合的伙伴一起合作,得到更多方的资源支持推动。

微信图片_20220507092003.jpg

 

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作为全国第一家以“社区”命名的基金会,多年来不断识别与陪伴着与我们有相同社区发展理念的伙伴。在和谭老师、沈老师探讨了目前的文保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后,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与二位老师共同发起“江门遗产保育与社区发展专项基金”,以促进仓东社区的良好发展,增强仓东社区的凝聚力与村民归属感,营造更友好更有活力的社区生活环境。受首笔捐赠意愿委托,江门遗产保育与社区发展专项基金在仓东村落地了第一个社区公共空间项目——仓东家厨,仓东家厨不仅将为村里的长者提供日常爱心供餐,还将是一个进行公共议事与举办节庆活动的村居公共空间。 

谈及对于社区专项基金的期待,谭老师和沈老师认为,仓东村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解答乡村如何面向未来发展这一问题。未来城乡概念会逐渐淡化,城乡融合是必然趋势,我们要考虑,对于乡村来说,除了自然优势之外,还有什么优势?如果没有得到保护,这些优势也会慢慢消失。未来期待江门遗产保育与社区发展专项基金能做成一个承载本地社区发展的资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很多问题,推进很多公共事业,比如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文化遗产保育怎么做?如何使之与社会对接?如何营造社区?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仓东村乃至更多的乡村的文化保存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