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社区试点
2019-01-03

要让社区环境持续改善,就必须找到当地的方法,与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参与环境保护成为让本地居民受益的乐事,共同建设可持续社区。

天河区·车陂村

广州天河区的车陂涌,全长18.6公里,在清代时期就以“龙舟景“举世闻名。每年端午节,车陂涌上百舸争流,岸上人声鼎沸。龙舟文化深刻地已刻在”车陂村“的村史里,成为一张本地人骄傲的名片。苏志均出生于80年代初的一个端午,是地道的车陂人。小时候和同村兄弟爬上村里大榕树看龙舟的记忆还在他脑海里。他见证着广州快速发展,车陂村慢慢变成城中村,大量来穗人员的涌入,使得村民农地逐渐也成为了出租房,生活污水与周边工厂的大量排放向涌里,垃圾飘浮,散发臭味。这样的生活让回到村委会工作的他,很自然就有想改变它的冲动。苏文均深知,环保的事情不能空谈,要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还要形成持续性的积极行动小组。对爱好扒龙舟的同村兄弟来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大伙的体验,他们都希望河涌水质变好。于是,他集结了村里的龙舟手,希望以文化传承的动力来培育社区的中坚力量,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以文化带动治水,开展环境倡导推动家乡河涌的保护。作为村干部,苏志均专注动员村里的资源、协调各级关系,把握机构的长远发展,而培育有专业能力的寻涌志愿者工作,就落在驻点环保组织——新生活环保促进会上。经过一年的陪伴,这支寻涌队从测水、到举报再到推动社区关注“河涌”,苏志均看到了在地保护力量的成长。而车陂涌治理的成效,更是得到广州治水办的好评。现在,他们正筹备首个龙舟博物馆,以展示龙舟文化为主体,创造车陂村的公共空间,在动员公众参与保育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推动城乡社区创新发展与合作,打造“水更清,人更善,景更美的车陂村”。

车陂龙舟景图(图片来源于网络).jpg车陂龙舟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配字:2017-2018年,千禾环境基金资助新生活环保促进累计金额92,100元,支持其探索型项目及机构人才培养,并在车陂涌开展“民间河长“培育,挖掘社区骨干,培育社区环保自组织,推动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改善。)

佛山顺德·仕版村

顺德仕版村建于隋朝时期,是一个被水环绕的村落,河涌全长4000多米,有良田3600多亩。村民以鱼塘养殖和香蕉花木种植为业。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发展、喷洒农药,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河涌,仕版河道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3年入驻仕版,与村民、村委等利益相关方积极互动,结合仕版特色开发出生态保育项目,在绿地种上有机蔬果,利用天然河道发展"扒艇"等旅游体验项目,打造周末团建和亲子游。北斗星的社工们还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开发"蕉蕾茶"等特色农产品,人与土地的关系被重新思考,同时促进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育。鱼塘主也更加关注水质,希望能为后代留下宜人的环境,让水质能保持下去,同时保证鱼的质量。慢慢地,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社工们的行动中,他们共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还发起社区互助基金。经济合作社收入10%进入社区互助基金,用来帮助社区弱势人群和发展社区公共事务。由社区服务走向社区发展,仕版村正实践"社工+环保"的创新模式,为城镇化探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思考空间。

图3.jpg千禾自2017年底关注仕版村,与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探索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与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社区行动方案。

在清远、惠州,千禾的合作伙伴正在推动,将自然教育融入风景区规划、打造连结城市与乡村的生态农业与旅游项目。每一次的探索,都是社会组织与当地力量的结合,在寻求本地的可持续社区方案过程中,社区治理与环境改善也在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