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广州社区互助不仅需要“小而美”的故事
2020-02-1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苏赞

故事能治愈人心,而稳定的协作机制,则可以为社区带来长久的活力。

一场疫情,将给人们带来多大变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习如何应对“狡猾”的病毒。而湖北武汉成为全国慈善和社会力量聚焦的关键点。如今,数以亿计的爱心款物以分秒必争的速度从全国各地流向武汉前线。

然而,除了将目光聚焦于湖北各市,社会力量还可以发挥哪些更切实的作用?面对每天变动的确诊、疑似、治愈和死亡数据,悲伤与希望同样夹杂着浸入社区生活的角落,冲击和变化悄然泛起——人们无不关注起个人防控的重要性并减少了出门;社区困境群体的生活和医疗物资需求变得显著起来;好与不好的消息正冲击一些人的精神状态……

人们减少了出门的次数,街上显得安静。

与此同时,在广州这片土地上,有社工机构联动慈善资源,为独居老人确保粮食储备;有专业社会组织创建心理援助热线,抚慰受伤心灵;也有志愿者团体走遍社区,协助宣传防控知识。本土社会力量展现出其特有的活力,并以其优势资源助力社区抗疫,给社区带来更多“韧性”。

不少人认为,社区互助的特质将在长远的将来给居民带来更多美好以及抗击困难的可能性。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激发出来的社区力量本身显得“小而美”,带有偶然性。如何联结友邻共同应对疫情,增强社区韧性,成为了公益慈善领域值得思考的方向之一。而协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多方的关注。

社区花絮:他们以故事温暖心灵,百名志愿者接力

“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新年好!我是千禾社区基金会【故事陪伴社区】的志愿者。这个新年很独特,你们都听爸爸妈妈说过冠状病毒吗……千禾社区基金会【故事陪伴社区】也会这个艰难的时刻陪伴着你……”和许多人一样,家住番禺的光美因疫情减少了出门的机会。但也因为疫情,她每天开始了在家中录制绘本故事,分享给社区的亲子,也陪伴网络上互不相识的朋友度过这段时间的焦虑。

“最近我有个灵感,自创了一个故事。”光美分享道,那是跟新冠病毒相关的小故事,一段超时空对话——2050年,一个可爱小男孩的老师布置了特别作业,要和过去的病毒展开对话,男孩穿越找到了新冠病毒,质问它为什么伤害人类。病毒坦白说,其实它不想伤害大家,只是想提醒人类……

志愿者们线上以故事陪伴大朋友与小朋友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时光。

故事录制后,光美分享到各个认识的社区群中,给父母和孩子听。她说,和她一样的故事“主播”还有77人,每天都有温馨的故事录制。早在2月1日,他们作为千禾社区基金会的城市支教老师,在线上开展了“故事陪伴社区”活动,希望用故事相互陪伴,安抚大朋友、小朋友们的焦虑,鼓舞大家共同面对疫情。

故事里藏着治愈和希望,光美一直坚信着这些美好的存在。作为城市支教志愿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她走遍了广州的六七个社区,为那里的父母传授讲故事的技巧,父母则可以为社区里的孩子讲述温馨动人的故事。而在更早之前,她在一商业机构中负责开展绘本故事会工作。

“在商业机构里工作了五六年,我想过做其它工作,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成为了城市支教的城市故事课导师。”依旧是故事讲师,光美的心态却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在城市支教中,志愿者接触的多是城市流动孩子父母,帮助这些热心爸爸妈妈们组织故事会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技巧、书单的推荐、绘本赏析等。

“和商业机构的付钱并接受服务的单向消费模式不一样,如今我感觉到更多是内在情感的连接,共同进步,照见自己内心的状态。”光美说,这些家长大多是外来打工,接受完培训便会陆续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给社区里的流动儿童开展故事会,打造一个有趣的空间,在故事里寻找更多的价值。

他们希望开展亲子绘本阅读分享故事会,用亲子阅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让社区居民们聚在一起,共同去营造一个更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在每一个参与者看来,“故事是一种温馨的陪伴。”而当疫情来袭,城市支教的老师和各个社区的家长纷纷作为志愿者开展起了“线上故事会”。

大家每天录制美妙的故事,分享到社区的服务群里。在光美看来,这样的故事分享和许多市面上的“故事”录音并不一样,“故事主播们都来自社区,读故事的人本身就像一束光,通过故事带动周边的人。”令她感到触动的是,当这个活动登上了荔枝电台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参与了进来,分享他们所在社区的所见所闻,温暖而有力量。

社区里的故事主播,互相分享。

据了解,自2月1日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志愿者参与到这个项目,陪伴网络上互不相识的朋友度过这段时间的焦虑,每天有10多个故事在互相传播,在这一刻,数据依旧不断更新。如今,信息每天流动变化,新冠肺炎将每一个人席卷其中,大家都在等待疫情结束,一切恢复如常的那天。

最初弯路:起初想驰援武汉,但社区才是更擅长的事

珠三角不乏温暖的社区故事。千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李妙婷透露,其实很多人、公益机构都已经行动起来,有的是律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为有需要的群体开展法律援助,有的是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团队免费为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帮助,还有的青年希望待疫情过后开一场社区剧场,让社区的彼此通过分享获得建议、支持和疗愈。

这些努力和想法在广袤的时空中并不显赫一时,却能带来真实的改变,而这些行动本身也需要得到支持,不断“成长”。为了给积极参与抗灾互助的社区行动者提供支持,助力社区互助,千禾社区基金会发起了“社区互助防疫——千里马行动基金”。李妙婷透露,其实广东地区有着很好的社区氛围,珠三角地区申请的项目数已超60个。

物资储备、应急支持、情绪关怀……不少机构正在为社区防控出一份力。

“最初,我们接触到很多的社会爱心,我们自身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支援武汉。”千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李妙婷回忆道,“湖北当地最大的需求就是医疗物资,而千禾在采购上因为没有经验,参与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社会力量能否在这次疫情中贡献出更大的价值?彼时,李妙婷在其所在的社区感受到了另一些可能性——

对于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的人们,谁都不能保证心里没有一丝隔阂。她说,“在我们小区里就有来自湖北的人,但大家并没有排斥和恐惧。”在李妙婷的记忆中,湖北邻居由于居家隔离,出现了不少生活不便的地方。彼时,同一社区的街坊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人帮忙收快递,有的人帮忙买菜,再多的困难和需求,都在群策群力下变得渺小。

社区有互助的“种子”,但需要阳光和水分。

这些都是细小却温暖的场景,也启发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李妙婷称,“千禾是一家立足珠三角的社区基金会,致力于动员并联结各界力量,持续开展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创新发展、合作与多元治理。”

珠三角本身就是一个流动人口的大省,随着返工潮的来临,本地社区的防疫挑战本身也会加大,同样需要资源投入到本地社区。“有不少人是愿意唤醒社区的温暖,和邻居一起为社区做点事的。”李妙婷表示,千禾社区基金会将着力方向回归到本地,支持社区行动者发起社区互助防疫行动,恰恰能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让那些不起眼的社区行动茁壮成长,社区互助的氛围得以不断沉淀固化,培养社区的活力。

据了解,千禾社区基金会发起的“社区互助防疫——千里马行动基金”将资助社区行动者在防疫相关的社区互助行动中产生的活动经费、物资采购、差旅餐饮补贴、工作津贴等。李妙婷向记者分析道,疫情发生后,社区的困难群体也会遇到困难,有的没办法出门买药,有的需要关怀和资助,因此该资金支持的其中一个行动主题就是针对社区困难群体。此外,疫情将每一个人席卷其中,人们足不出户,面对网上信息的冲击,难免低落压抑,而共抗疾病家史社区史梳理、社区艺术表达、团体心理辅导等行动也是基金关注的方向之一。

当目光投射到未来,“康复”便不仅仅涵盖治愈者。李妙婷认为,这些行动涉及到社区康复,包括个体心理的康复,人与人关系的康复。而在更为长远的未来中,社区教育将是反思和总结疫情的方式之一。记者了解到,申请“社区互助防疫——千里马行动基金”的社区行动者将通过其搭建的平台实时交流、共享信息;行动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与更多同行、公众分享经验,让社区互助的精神沉淀下来。

冷静思考:社区互助也是慈善之城一部分,协作或是瓶颈

“单打独斗”和“小而美”的故事固然美好,却充满了偶然性。如何让社区保持慈善活力,社区行动得以有效的开展,辐射更广泛的人群则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想唤醒社区的温暖。”李妙婷向记者分析道,广州的互助氛围其实由来已久,“许多外地人来到广州会觉得这座城市特别不一样,因为它有慈善的传统,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社区建设,而扎根基层的社会组织则带来别样活力。”

在李妙婷看来,来自社区的“草根”组织如同粘合剂,将社区的街道、居委、志愿者以及社区企业连接在一起,而社区居民本身乐善好施,使得每个个体面对困难时可以获得社会多方协力解决,感受到个体具体的温暖,“这也是一座慈善城市的所必备的众多要素之一。”

“不过,缺乏联动社区资源的协作者,社区容易变成一盘散沙。”她认为,有的机构将自己定位为服务社区,而社区工作人员要把自己变成专业的服务人员,把服务变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对此,她有不同的意见——社区工作者还应该是一个协作者,将社区的各种资源有效连接起来,激发社区的活力。

值得思考的是,此次疫情突然来袭,对不少慈善(公益)组织来说都是一次考验。李妙婷说,面对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自然而然是最受关注的,但最开始的支援热情消退时,就会考虑到如何更理性合理地分工。在她看来,国内的公益慈善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在应急方面还需要不断演练。

当目光聚焦在了社区行动上,李妙婷说,“聚焦于社区,我比较倡导大家联动起来。因为每一个社区都是比较小的,但当我们共同倡导时,资源筹集能力便不是一个量级,尤其是在重大的灾害面前。”除了资助社区行动者可以顺利开展社区行动,李妙婷透露,“社区互助防疫——千里马行动基金”也希望探索社区组织打造长久的协作机制。

她说,目前社区的不少项目呈现一定的共性,比如有的都在做社区防疫手册,其实是反映了社区的共性需求,而平台则可以将这些有效的社区行动“推出来”,让这些带来美好的行动更持久和专业,辐射更广阔的人群和更遥远的未来。

据了解,接下来千禾社区基金会打算搭建珠三角一线社区组织共同行动网络,集合多方力量。在她看来,面对这次疫情,通过一个行动网络,可以让社区组织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在今后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行动网络作用,更专业和有效地提供社区支持。